在地铁建设工地存在拖欠工资、工程款的情况下,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却豪掷5.29亿元拍下“地王”开发豪宅一事(详见本报昨日A11版)见报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读者和网友踊跃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对郑州地铁建设资金的流向及地铁建设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提出质疑。他们呼吁,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应回应公众质疑,尽快公开地铁建设3年多来的财务状况和建设管理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让市民放心。
A
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网友争相“吐槽”
要求媒体一追到底,彻查真相
本报报道发出后,本报及大河网、腾讯网、新浪网、人民网、搜狐网、凤凰网河南频道、中国新闻网等众多媒体通过官方微博进行了特别关注,并与网友积极互动。
昨天,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豪掷5.29亿元购地建设豪宅事件,一经本报独家披露,立即成为社会舆论焦点。广大读者、网友纷纷发言,表达对此事的愤慨和质疑。
@转角空白:求查!郑州不稀罕出现这号地王!
郑州电视台《郑州大民生》制片人陈中科:强烈要求郑州地铁公布财务报表,数百亿怎么花的?
@朱建豪的微博: 郑州轨道公司豪掷5亿多花的是谁的钱?这个花费有没有审查?主管部门不应该出来解释解释?
@大河寒江雪:或许应该解剖下如此有钱的一个单位的构成,包括资金来源!地铁还没建成,还没见收益,却先拿出5亿多买地建房子,中间难免会有猫腻。目前似乎问题不小,大家可以重点关注啊!不要打着城市建设的名义而中饱私囊,甚至贪污腐败。
@怀疑者:地铁还没建好,就忙着跑去开发房地产了,这家公司到底想干啥?靠他们能解决郑州拥堵吗?严重怀疑中。
@长江浪人:城市地铁不单单是“面子工程”,更是“生命工程”,何以做到让市民放心和安心?
河南集聚产业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河南集聚产业研究院院长杨建国:一方面是工人活干完了只领到一纸白条,另一方面却豪掷5.29亿拍地块,大手笔创下当时郑州土地成交新高,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反常举动不免让人心生疑窦,地铁建设投入巨大,哪里有“闲钱”做房地产呢?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郑州轨道公司一上来就掷出5个多亿拿了个豪宅项目。它购地的钱从哪来呢?地铁资金是否被挪用呢?这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
@东方红-001: 其实,郑州地铁建设资金并不宽裕,而据说轨道公司用巨资购地建豪宅。这里面什么问题,需要说清楚。
与网友一样,很多市民连日来也通过本报新闻热线0371-96211表示对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严重关切,希望本报继续调查,查明真相。
B
巨额建设资金应该公开透明
郑州轨道公司必须接受监督
“现在地铁1号线、2号线都存在拖欠工程款,无法给农民工发工资的问题。如果你们有疑问,可以到地铁1号线人民路和地铁2号线国基路等地方的站点去问问。很多工人大多都被拖欠了七八个月的工资,而施工方给出的理由都是郑州地铁方面未及时拨付工程款。地铁1号线基建工程都完工了,为啥地铁公司还拖欠着民工的工资,希望你们继续追访!”昨日上午9时,知情人士刘先生报料说。
根据刘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对人民路、国基路等地的地铁站点工地进行了走访,一些工人向记者证实自己的工资的确被拖欠。
按照郑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2009年公开的数据,郑州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总投资为268.45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112.89亿元,占总投资的42.05%,平均每公里造价达到5.9亿元。
郑州当时提出的融资方案中明确,项目资本金由郑州市财政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专项资金中安排,资本金以外的155.56亿元,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解决。2016年前,郑州平均每年需要安排地铁建设项目资本金约14.11亿元,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3%。
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读者、网友强烈要求,在当前地铁建设资金使用不透明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民生工程资金全部用在正地方,如何保证资金使用合理、合法,如何让资金使用接受媒体、社会监督是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必须正视的问题。
对读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昨日下午,记者在郑州轨道公司3楼办公楼当面采访了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拥军。
记者问“郑州轨道公司花5.29亿元购‘地王’,资金到底来自哪里?有没有挪用建设地铁的资金?在投入大笔资金购地之事上,公司领导有没有涉嫌滥用职权行为”,但郭拥军对上述问题没有做出答复。
就本报报道的问题,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主任罗新建、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晴川受访时均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郑州轨道公司花5.29亿元购买“地王”,其资金来源的正规性应该受到质疑,目前国家正在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国家不会允许把大笔专项资金投入房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