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
河南是典型的内陆省份,却借助“空中丝路”走出了一条开放发展的新路。 地处河南郑州、开封与许昌市之间黄金三角地带, 2013年3月7日,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 航空港区”)经国务院批复设立。 “‘空中丝路’先导区”“国家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凭借独特区位优势,航空 港区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汇集资源,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力图将航空港区打造成引领中部、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枢纽经济高地。以中原银行为代表的地方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发展实际,以扎根本土的优势,服务航空港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赋能航空港区经济发展。 从“机场小镇”到“航空新城”,从万里荒野到千亿元生产总值的经济综合实验区,10年来,在金融助力下,航空港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为位于郑州航空港区西南部的中原医学科学城园区管委会大楼,设计成DNA双螺旋形状。 “隐形冠军”与千亿元产业链 “我们终端SMT智能车间拥有6条世界顶级高速贴片生产线,具有上板机、印刷机、贴片机等智能制造设备,每天可生产主板20余万片。”走进位于航空港区智能终端产业园的郑州联创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联创”),公司总经理吴玺旺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 车间里忙碌有序的生产场面令人印象深刻。一排排身穿白色无尘服的工人正在专注地进行整机部件的装配,4台螺丝机为装配好的手机打上螺丝,质检员立刻开始产品检查。主板贴片生产车间内,智能AGV小车正在运送物料,一条30米长的全自动主板贴片生产线,只需4位工人就可以辅助运转。 拥有23条整机装配线、20条影像模组组装线、6条主板贴片、6条影像模组贴片生产线……郑州联创是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也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凭借在非洲的绝对市场占有率,其客户传音控股旗下的手机产品在非洲畅销。郑州联创2022年为传音供货5443万部,占到该公司此类机型总产量的八成以上。 “从最初月产30万部手机,到现在高峰时月产700万部,从在航空港区建厂起,每年的产值基本实现翻番。”吴玺旺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手机整机部分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三,2022年共实现销售额33.87亿元。不仅如此,作为航空港区首批摄像头模组制造商,郑州联创为园区组装类ODM企业提供上游配套支持,弥补了港区关键电子元器件生产的空白。 选择落户航空港区,郑州联创看中的是这里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航空港区物流非常便捷,有相对充足的产业工人,同时具备相应的产业链优势。”吴玺旺说。 自2010年富士康落地郑州航空港区,这里的电子信息产业便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从单一手机制造逐步拓展到后端模组、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关联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22年,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近5500亿元,已经形成了从芯片、靶材、设备、面板、模组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具备了产业集聚优势。 电子元件制造业属于重资产行业。企业要发展,既要购买机器设备,又要补充流动资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2023年,中原银行为郑州联创提供了1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帮助其建立新的生产线,支持产业发展。不仅如此,中原银行还为企业提供了包括融资租赁、员工工资代发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兴起,郑州联创已建立车载光学项目的生产线,积极参与到港区新的产业布局中。聚焦不同产业特色,中原银行也在开发特色客群,通过总体授信支持链上各类主体发展,为“强链补链”提供了重要助力。 配套的金融服务有力地支持了产业的培育、升级和发展。以临空产业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壮大,航空港区“4+3+3”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创新高地”蓄势崛起 中原医学科学城位于郑州航空港区西南部。记者到访时正值郑州降下大雪,然而园区企业生产繁忙依旧,工作人员往来不绝。 河南是医疗大省,每年有超6亿门诊人次、1800万出院人次,在全国排名前列。按照“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的总体规划布局,河南省以中原医学科学城为依托,通过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带动产业发展,助力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 郑州创泰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泰生物”)是中原医学科学城的承建方,也是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我们的理念是从源头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创泰生物总经理陈文龙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中原医学科学城致力于打通“科研—临床—产业”通道,一系列创新的招商引资模式应运而生,带动了一大批高端生物医药大健康研究机构、大学、医院、龙头企业落地。累计有53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于此,2023年7月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正式落成以来,国药生命科学谷、中信医疗大健康产业创新基地等项目加速落地。 “企业选择落户航空港区,除了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还有生物医药资源配套齐全的吸引。”陈文龙告诉记者。中原医学科学城搭建了生物医药行业独特的CXO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可为新药创制企业提供全流程、全链条的研发和生产服务,大幅减少研发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支撑。 生物医药企业在产品上市前,往往需要巨大的临床研发投入,普遍面临亏损。园区创新型企业郑州晟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最快明年才能迎来第一款产品上市,但已经累计融资超10亿元。陈文龙表示,从研发、临床试验、生产上市,中原医学科学城能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降低企业研发、生产成本。 目前,这里已形成集“医研、医教、医疗、医工、医药”于一体的“五医”循环发展模式,形成了互动的医学生态。 在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链条从短到长的过程中,金融支持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端,通过专项债、发行REITs等方式为项目建设提供专项资金;在企业端,通过科技贷、为企业增信等方式,支持企业重资产投入和日常运营。 中原银行围绕河南省医学科学城建设,加快重点产业信贷投放。2023年11月,中原银行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特色客群获得批量批复,针对园区企业,中原银行为其提供了单笔1000万元额度、期限3年的贷款。 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中原银行探索制定了“科创金融孵化器”模式,聚焦服务河南省科学院和医学科学院、科技城、科学家和科创型企业,整合政策、金融资源,实现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河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 结合金融助力,孵化、培育创新药企,吸引成熟企业建立生产型研发基地,航空港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逐步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两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正在展开;全产业链条逐步打通……新的“创新高地”蓄势崛起。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随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2022年,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208亿元,10年年均增长14.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7.2%;外贸进出口总值近5000亿元。 “作为省级法人银行,支持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原银行的责任和义务。”中原银行航空港区支行行长王永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原银行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在2022年正式设立航空港区支行,赋予其分行级别的权限,以更好地服务港区经济发展。” 为支持航空港区重点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2023年,中原银行航空港区支行及下辖10家网点累计为航空港区的1224家企业主体新增授信58亿元,为航空港区建设发展增添了助力。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中原银行综合运用金融产品服务助力强链补链,支持航空港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2023年4月,中原银行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河南航空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航空港科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进一步加大对航空港区的战略支持力度,为其持续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未来5年,中原银行将继续支持项目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累计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的融资额度,满足郑州航空港区辖内重点项目、核心产业、优质企业以及个人小微客户的资金需求,全力打造政银合作优秀样板。”王永说。 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经过10年的发展,郑州航空港现已成为国际性立体综合交通枢纽。“航空港、铁路港、国际陆港、公路港”四港联动,各类资源在航空港区整合集聚、送达全球,747平方公里的管辖面积可满足各类重特大项目快速落地需要,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支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面完善的支持,为航空港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3年,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新的生产基地落地航空港区。每年20万辆比亚迪汽车将乘坐中欧班列,从这座国际陆港运往欧洲市场。龙头企业的落地也吸引带动了产业链集聚,车规级芯片、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正在渐次落户。 2022年,航空港区跨境贸易覆盖进口88个国家、出口185个国家。2023年12月8日,随着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河南省“米”字形高铁网最后“一撇点”画完,四港一体的联动优势愈加明显,产业集聚的动能也会愈加强劲。 “空中丝路”贸易频繁,“钢铁驼队”接次出发,航空港区已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中部大省联结世界的枢纽。“小区推动大省”,而今进入新10年,在地方金融助力下,科技、产业蓬勃新生,航空港区正在绘就“建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宏伟蓝图。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素材(含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无法找到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争议需要交涉,请及时告知我们,本平台查核属实后,将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热烈欢迎关注、转发、收藏本微信平台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