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港区信息网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统计信息
  • 全站会员:1215
  • 发帖总数:7465
  • 今日发帖:0
  • 昨日发帖:0
  • 在线会员:292
24小时热帖

[社会民生] 河南医生连看45名病人后昏迷不醒 患者当场大哭

[复制链接]
科联工作室 发表于 2016-4-24 16: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患者的询问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四区,这两天,看不到主任医师刘轲,不少患者纷纷跟医生、护士打听。

133767952.jpg

  手术室外,刘珂的学生正焦急地等待 4 月 21 日上午11 时,看到有这么多的患者询问,主治医师医师徐进的眼眶瞬间就泛红了,扭头擦泪。在他的身后,脑病科主任张怀亮、护士长李磊也是两眼含泪。

133768017.jpg

  这几天,刘珂的白大褂空空地挂着此刻,刘主任刘轲还处在重度昏迷状态,正等待接受第三次脑室引流手术。

突发疾病,他甚至来不及交待几句4月19日早上7时许,刘轲准时来到病区,当天上午有他的门诊,和往常一样,先把重点病人巡查一遍,再参加晨会交班后,刘轲一路小跑赶到了诊室。

一上午接诊了45位病人,中午13时30分,坐完门诊的刘轲才回到病区,跟张怀亮沟通了一下科室事情后,便往河南中医药大学赶,下午还有他的课。“我不知道他吃午饭没,以前他坐门诊的话,也总是到13点多才能忙完。”徐进说,他吃饭特别快。作为刘轲的下级医师,徐进跟随刘轲6年了。他太熟悉刘轲吃饭的节奏了。

刘轲在病区吃午饭的时间,从来不超过10分钟。吃饭时,刘轲不是一筷子一筷子地夹菜,而是把菜往碗里一拨,然后就飞快地往嘴里送饭,碗几乎不离嘴。通常,他吃完了,其他人才吃了一半。15时多,从学校返回病区的刘轲,又开始了一如既往的忙碌。“我见到他时,他正在给病人会诊,冲我一笑,我看他面色不太好,有点苍白,嘴角有点歪。”徐进回忆道,当时大概是17时30分左右,自己还以为是看人的角度问题,所以并未在意。

当天18时,在医生值班室再次见到刘轲时,徐进发现,刘轲的嘴角明显往右歪了。当时,刘轲半躺在床上,枕着被子,面色依然苍白。“刘主任,您有没有不舒服?您嘴角歪了。”

徐进连忙问道,“我给您测测血压。”“我真的嘴歪了吗?”刘轲从床上起身说,“不要紧,刚我在急诊室测过血压了。”然后,他洗把脸,跑到走廊卫生间里,对着镜子,呲呲牙,检查嘴角。“没事,可能是累了。”他安慰徐进。

说这句话时,刘轲的口齿已经有点不清。此时,一位范医生也到了值班室,徐进他们赶快催着刘轲去做检查。CT 检查结果显示,右侧基底节区有 4 至 5 毫升出血。

从 CT 室返回病区的路上,徐进一边用轮椅推着刘轲,一边电话联系病区,备好治疗的药物。

此时,尽管吐字不清,但是刘轲的意识还比较清楚,他说:“不行先挂瓶水。”“19 时 32 分,接到电话得知这一消息,我立即往病区赶。”张怀亮说,19 时 50 分见到刘轲时,他正在输液,血压为 180/120 汞柱。慎重起见,张怀亮联系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刘合玉教授前来会诊。

133768095.jpg

  刘珂在这张病床上紧急接受抢救

  在此过程中,刘轲的病情直线发展,头疼,而且出现烦躁症状,反复躁动3 次,注射了一支镇静催眠药后,刘合玉赶到了,但是刘轲的病情持续恶化,血压值为 230/130,右侧瞳孔散大。

  “一边紧急抢救,一边赶快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张怀亮几度哽咽,“当时他已经深度昏迷了,送往重症监护室时,双侧瞳孔变大。”

  复查 CT 显示,右侧基底节区再次出血,出血量多达 123 毫升,确诊为淀粉样脑血管病。此时考虑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淀粉样血管病不除外。

  紧急转往手术室,行颅脑去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术,术中颅内血管继续出血,止血效果不理想,持续了近5 个小时的手术于 20 日凌晨3 时结束。不幸的是,第二天原病灶再次发生出血,幕下脑干部位也可见散在出血灶。

  当天晚上,重症监护室外,刘轲的爱人、医院领导,脑病科5 位主任,脑病四区不值班的医生、护士,刘轲的学生,甚至曾经同刘轲进修过的同行,闻讯都赶来了,50 多个人守着,祈祷着。

  行医带教,医德师德众人有口皆碑

  4月21 日上午,得知刘轲一直没出现,是因为突发脑出血且情况危急,病区几位患者当场大哭。

  刘轲有很多跟随了他十几年的患者,也有很多慕名前来的患者。但是无论新患者还是老患者,他一视同仁。

  “2016 年春节,刘主任还接到了上海患者的拜年短信。”李磊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2015 年农历春节前,一位上海的男青年,在郑州火车站宾馆突发疾病,双下肢瘫痪、上肢肌无力,被 120 送到医院,转至脑病四区,最初,在未联系到该青年家人时,刘轲带着学生守着这位患者,照顾他吃喝拉撒。患者家人到来后,最初不信任、冷漠,但是出院时感激得热泪涟涟。

  4月1日入院,今年32岁的马先生,是一位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他之所以来找刘轲就诊,是因为他的朋友曾经也是刘轲的患者。

  “他每天查完房都会来找我,跟我聊天,宽我的心,告诉我不要担心,不会落什么后遗症。”马先生边说边掉泪,一旁,他的陪护家属也擦起了泪,说道:“刘主任和蔼、慈眉善目,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他是我的再生父母,有什么情况了,给我发个信息,谢谢了。”马先生说,一大早,他还给刘主任的学生发了短信,希望得知刘主任的消息。

  收到马先生短信的,正是守在手术室外的皮建彬。皮建彬是刘轲带的2014 届研究生,她身旁,站着历届刘轲所带的研究生。得知刘轲突发疾病,学生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

  刘轲的“大弟子”杨歆科是昨天下午3 时左右从北京赶回来的,10 年前,他成为刘轲带教的第一位研究生。谈及恩师带教的情形,杨歆科至今清晰地记得老师如何修改自己的第一篇论文。

  “刘老师帮我改了五六遍,剖析不足之处,提醒注意事项,一点点讲解。”杨歆科说,印象中,无论多晚,哪怕是给老师发短信,他都会立即回复。

  “现在还是这样,带学生极其用心。老师总是抱个档案袋,里面有各种资料文献还有我们交的作业,他坐诊间隙也会抽时间看、修改。”皮建彬泣不成声,老师总是教导,查体一定要细致、再细致;坐门诊时碰到行动不便的患者,老师总是打电话让去接,陪着做检查、办理住院手续。

  “但是,尽管身兼教学、临床、科研诸多事情,但他对待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张怀亮说,自2007年与刘轲搭班至今,不管交代任何事情,刘轲从未曾有丝毫的不情愿,也未曾有半句抱怨。

  作为河南省眩晕病诊疗中心,据张怀亮介绍,脑病四区于 2010 年成立国内首家中医眩晕诊疗中心,2012 年10月开通全国第一家关于眩晕病的医学专业网站-中国眩晕网,2013 年成立首个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下个月 6 日又要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这期间大量的成绩和工作,刘轲功不可没。

  据李磊介绍,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脑病科最忙的时候,脑病四区设置床位52张,但是高峰时,患者多达82人,最近,刘轲负责的患者就有 20 多位。

  “10 年前,他夜里两点之前没睡过;这10年来,夜里12点半前他几乎没睡过。”徐进说,“在脑病区工作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么迅猛的脑出血,这和他的长期劳累、身体没有得到充分休息有较大关系。”


  学者气息极浓的刘珂刘轲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科教师,有着10年的内科教学经验。2015 年12 月—2016 年2 月,他被选派参加河南省名医支援新疆哈密地区服务团。

  他1966年09月出生,河南南阳人,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兼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眩晕病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眩晕病诊疗中心副主任,河南省中西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河南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2010年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丁香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 资讯·新闻·生活信息
  • 快扫一扫关注我们
  • 关注有好礼,千元礼券任性送
大家都在看
一周热点排行最近7x24小时热帖
最新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