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 A 在 BAT 工作,身背数年行业经验,凭借着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和对创业窗口期的判断,果断辞职出来创业,准备一手组建团队,做出产品 Demo,然后去找风险投资,可是事情往往不如人所愿,他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团队,当初本没有对招人有着充分的准备,自以为这个环节可以很顺利地完成,结果拖了大半年才正式组建团队,产品进度大大滞后,导致在同一时间不少同类产品已经纷纷试水市场,小伙伴 A 后悔不已,真没想到当初规划创业时自己最不在意的一个环节,影响了整个公司的发展进程,纵使有天时地利,也因为没有” 人和 “而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
在硅谷创新企业一直秉持着” Hire slow ,fire fast “的原则,在我理解之下,招人这个环节的确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特别是因为早期创业公司招聘一般都是 CEO 负责或参与,基本上没有招聘面试的经验),我们把它分成渠道的选择、沟通的进行、对人的判断和整体规划四点逐一阐述。
还有一些就是包括朋友、同事之间的推荐、朋友圈扩散,靠谱程度一般都比较高,而且双方有着比较充足的信任,但是千万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无法对朋友同事介绍来的候选人 say no。
说完渠道的分类,一份合适的招聘文案对招聘也是有比较好的助力,作为知乎深度爱好者,经常会看到一些专栏大 V 通过抛砖(观点)引玉(招聘)的方式,写出一些非常吸引眼球的招聘文案,当然这样的招聘方式其实是比较小众的,可模仿程度比较低,因为本身大 V 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运营和自身的素质积累的,我们觉得一份合格的招聘文案必须包括:职位名、要求、加分项、工作描述、薪酬和福利、如何投递,以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招聘文案给大家做个参考。
交流沟通
说完渠道和文案,想说说关于沟通这件事,在于候选人沟通交流时,我们列了一下几点,以供大家参考。
CEO 尽量参与,早期公司基本上每个职能的员工都是归 CEO 直接管辖的,所以在早期创业招人面试环节,CEO 的参与和判断,保证知根知底,对后续工作的开展有着比较好的正面作用。
一般如果 CEO 在招聘中,和非自身相关行业的候选人面试,判断不了时,可以通过借助自己的朋友或者寻找一些身边的行业专家来帮助判断,也可以在过程中学习一些判断的核心依据(关键问题、关键指标衡量标准)。当然如果需要案例展示或者 demo test 的话,也不妨让候选人简单的实践一下(完成一个需求或者做一件简单的方案)。
于我看来,一家早期创业公司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组建成一个好的初创团队比拿到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团队到位基本可以保证整个公司快速发展,包括产品迭代、数据沉淀,走通商业模式,才是保证创业公司良好发展的根本。创业公司没有品牌、资源或者资本背书的情况下,招人的确不容易,不管是用精英文化的聚集效应去招一个顶级团队还是通过信任基础去招一个业务团队,按需招人、保证速度、多一点坦诚,有规划有态度是基本的早期创业公司招人准则。早期团队(少于 20 人)的更多是根据 CEO 的特点和属性来招人,所以读完这篇希望每位初创公司的 CEO 或者潜在创业者都会对招人这件事更有底,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