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力
建设现代
综合交通
枢纽
建设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
建设以
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建设内陆
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建设现代航空都市
强化区域
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
持续加大政策支持
三个翻番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突破1000亿元
建成区面积实现翻番,突破100平方公里
集聚人口实现翻番,突破100万人
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我省有“大动作”。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现代产业等多个方面作出45项具体要求。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推进实验区“十三五”时期更好更快发展,《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竞争优势彰显、创新活力迸发、区域带动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的实验区。实验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突破1000亿元;建成区面积实现翻番,突破10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实现翻番,突破100万人。
郑报融媒记者 董艳竹
2020年基本形成 现代航空都市框架
《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航空运输为主体、融合多种交通方式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民航、铁路、公路一体化集疏网络拓展完善,力争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100万吨,迈进全球重要货运枢纽机场行列,地面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本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连通境内外的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中心。多式联运效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功能性口岸数量、运营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基本建成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全球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竞争力显著增强,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商贸会展、电子商务等多元化产业支撑格局初步形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
基本形成现代航空都市框架。初步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现代航空都市框架。
快速铁路与航空,旅客将可零距离换乘
《意见》提到,要建设现代航空枢纽,提升机场综合枢纽功能,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建成机场北货运区一期、二级监管库等项目,启动郑州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完善综合保税区货站功能,实现多货站之间货物自由调拨、货代自主选择。
提升郑州南站客货集疏能力,加快“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建成郑万、郑合、郑济、郑太等高速铁路和郑州南站,将郑州机场至登封至洛阳等城际铁路、郑州城郊铁路引入郑州南站,实现快速铁路与航空旅客零距离换乘。同步规划建设郑州南站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配套建设物流基地至郑州南站至机场货站联络线,实现高铁与航空物流无缝对接。
打造内捷外畅的公路网络,按照“方格网+环状放射”路网布局,全面建成“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建成开封至港区、许昌至港区快速通道,为开港、许港产业带发展提供支撑。
构建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
构建国际航空干线物流通道,加密郑州至北美、欧盟航线,布局东欧航线,开辟面向澳大利亚、南美等地国际新航线,构建以郑州为中心、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
拓展中欧班列(郑州)铁路线网和腹地范围,增加俄罗斯、白俄罗斯、北欧等集疏网点。
依托“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城际铁路网,打造以郑州为核心的3——4小时核心集疏圈、6——7小时延伸集疏圈。
推进以郑州为亚太中心、卢森堡为欧洲中心的货运网络建设。谋划构建中亚航空“双枢纽”,探索建立东欧航空“双枢纽”,加快打开美洲航空“双枢纽”布局。
打造智能终端全产业链
建设全球重要的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深化与富士康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知名智能终端(手机)整机和关联配套企业,打造智能终端(手机)全产业链。
推进口岸监管方式创新,通过属地管理、前置服务、后续核查等方式,将口岸通关现场非必要的执法作业前推后移。实施口岸通关作业无纸化和许可证件联网核查核销。
依托河南电子口岸,建设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关检合作“三个一”,推进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通关一体化,逐步实现跨关境、跨区域口岸执法部门互联互通。
推动空港片区率先形成航空都市样板区
坚持产城融合、集约紧凑的发展原则,推动空港片区率先形成航空都市样板区,古城片区建设中部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双鹤湖片区建设智能终端(手机)生产、研发设计和总部经济基地,会展物流片区建设集国际大型会展、物流集散为一体的临港型商展交易区。
建设绿色人文宜居城市方面,《意见》提到,要构建以南水北调滨水景观廊、小清河滨水景观廊为两脉的生态绿网。全面推进园博园建设,确保2017年建成开园。
支持金融机构率先在实验区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鼓励在实验区设立登记创业投资(管理)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支持实验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支持总规模20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和现代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效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