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麦田无边地绿着,一如“平民英雄”王锋的精神之光,在中原大地蔓延与传承,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英雄王锋,走了!在2016年南阳的那场大火中,王锋舍己救人,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海。在他的救助下,20多名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全身有98%的面积烧伤。四方捐助,仍没留住英雄。2016年10月1日,王锋因多脏器衰竭,不幸在北京离世。
英雄王锋,还在!立春时节,大河报记者回访英雄身后事。他的“善良基因”在儿女身上得以传承,他的“侠肝义胆”在四乡八邻得以弘扬,他的“舍己为人”已从中原腹地感动整个中国。
昨日上午,记者从南阳市委宣传部获悉,三入火海救人的方城籍青年王锋,荣膺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将于今晚8时在央视一套首播,2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9时30分重播。
[回忆]
即便再回那天她还是“拦不住丈夫救人”
潘品清楚地记得,她的丈夫王锋,已经离世120多天了。
为方便女儿上学,潘品在南阳新租了房。这里距丈夫“火海救人”的地方不远,但潘品几乎再也没有回去过,那是一段不愿启封的回忆。
去年5月18日凌晨,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楼上住了25口人。
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卧室正对着的一楼大厅内浓烟滚滚,停放的10多辆电动车熊熊燃烧。
“失火了,救人啦!”呼救的同时,王锋抱起10岁多的女儿,冲到了楼外。
第一次冲进火海,王锋先到一楼北间的卧室,护送出妻儿。
第二次冲进火海,王锋救出一楼东间的一名托教老师和两名学生。
火更大了,烟更浓了。
可是王锋没有犹豫,他迎着烈焰和浓烟,第三次冲入火海。这次,他跑上二楼、三楼,使劲儿地敲打邻居房门:着火了,着火了!
几分钟后,再次冲出火海的王锋被烧成了“炭人”,他赤脚跑到近百米外的张衡路口倒下,留下一串带血的脚印。
全楼的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全身有98%的面积烧伤。2016年10月1日,王锋因多脏器衰竭,不幸在北京离世。
在丈夫离世后的日子里,潘品曾假设了无数次,“如果那天我拦住他,现在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个完整的家?”说完,潘品又自言自语:没用的,我知道我拦不住他,看着大火不救人,就不是他了。
[梦想]
孩子们长大了想成为“爸爸那样的人”
王锋9岁的儿子王玉金,梦想是长大了要成为“爸爸那样的人”。
怎么才能成为“爸爸那样的人”?王玉金低着头,沉默。片刻,他抬起头回答:帮别人修电视机、修电脑、修电动车——这些都是王锋曾经常做的。
“不管多累,不管在干啥,只要别人开口求助,王锋总是搁下手中的活就去帮忙。”潘品说,她总能在儿子身上找到王锋的影子,善良又细腻。
采访中,儿子依偎在潘品旁边。当谈起丈夫时,一向坚毅的潘品忍不住落泪,王玉金赶忙伸出小手,轻轻地给她擦了又擦。
儿子帮自己擦泪的小动作,让潘品心疼又感动,“俩孩子长大了,更懂事了”。
“昨天晚上,我还帮妈妈用盐水热敷腿。”年前,潘品意外遭遇车祸受伤,每晚要用盐水热敷两三个小时。王婷说,能帮忙照顾妈妈,她很开心。
“女儿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是成为一名教师,第二个是成为一名外交官,第三个是成为一个科学家。”
在“感动中国”候选人物投票时,王婷认真看了每一位候选人的事迹。她多了一位偶像: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她央求妈妈到北京录节目时,一定要和偶像合影。
1月15日,潘品到北京录制《感动中国》时,见到了潘建伟,顺利帮女儿完成了心愿。得知王婷对科研感兴趣,潘建伟的助手专门电话联系上潘品,“他要了我们的地址,说潘教授想给孩子们寄些科普读物”。
两个孩子的变化和成长,是潘品最大的欣慰。把两个孩子抚养成才,也是潘品最大的希望。
今年过年,女儿王婷给王锋写了信:“爸爸,我们过年了,我会照顾好妈妈、弟弟和奶奶,好好学习,不惹妈妈生气。”弟弟紧跟着写道:“爸爸我想你了,我会好好学的,我会保护一家人的……爸爸我爱你。”
[期许]
新租了房子她的微信名字改成“希望”
潘品娘仨在南阳新租住的屋子,收拾得温馨、洁净。女儿王婷在屋里养了十多盆花草,阳台上的一盆水仙长了半米高,一串串米白色的花,吐着芬芳。
客厅里放着两张小书桌,将近两米高的四层书架,塞满了孩子们的书。客厅电视机旁,最显眼的位置贴着两张“奖状”。
一张是属于女儿王婷的“学习标兵”奖状,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王婷拿了全班第一。一张表彰潘品是“优秀家长”。
新的一年,潘品把微信昵称改为:希望。
名字孕育着两层含义,一层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坚强、振奋,担起家里的责任。另一层含义是,希望能把两个孩子培养成才,为社会做贡献。
关于未来,潘品也有了新的打算,她想继续当老师。这不仅是潘品的梦想,也是她选择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社会上那么多好心人帮助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回报。”潘品觉得,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爱传递给孩子,这也算是一种感恩。
出租屋的鱼缸里,4条红色的小金鱼结伴相游,自由自在。“这4条小金鱼代表着王锋、我、儿子、女儿,我们一家四口人永远不分离。”潘品说。
[敬意]
家乡父老乡亲说起他都惋惜,也都自豪
50多岁的邢文东清楚地记得,自己见过的最大场面,就是去年10月16日,方城县举行迎接火海救人英雄王锋骨灰返乡仪式。仪式在县全民健身广场举行,上万名父老乡亲一拨接一拨拥来,送别这位平民英雄。
有老乡含泪赞叹:“我们方城娃儿,真是好样的!”
那天,方城县广阳镇卢店村的于明玉,一大早坐班车赶来,只为送王锋最后一程,和他一样,镇上很多人都自发赶来,送别家乡的英雄……
如今,在河南,在南阳,在方城,在王锋的老家广阳镇,说到王锋,几乎人人皆知。父老乡亲说得最多的是:敬佩!三入火海救人,他是真英雄!
对熟悉王锋的老乡和同学来说,他火海救人,绝非偶然,因为他平日里就是热心肠:上中学时,虽然王锋家条件比较困难,他仍省出饭票贴补比自己更困难的同学;老家隔壁是村里的诊所,为方便前来看病的人倒茶、给车子打气,他把开水瓶、打气筒放到家门口供大家使用;遇到乡亲们需要搭把手的事儿,他一向乐于伸手……
善良淳朴的乡亲们,用最朴实的话表达对王锋的怀念:“以后王锋家的事儿,就是村里的事儿。”
王锋被烧伤后,赶上麦收农忙,父老乡亲们帮忙收麦子。如今,这种温暖和帮助仍在继续:
春节前后,亲友乡亲们自发、接连到王锋家中看望,王锋家地上摆满了大家带来的整箱鸡蛋、饮料等拜年礼物;南阳市、方城县及广阳镇的各级领导也分别带着慰问金等登门看望,还有好心人给王锋的女儿和儿子送来压岁钱,送来羽绒服……每一份关怀和帮助背后,都饱含对英雄的敬意。
[传承]
感人本土电影为弘扬英雄精神助力
“救火呀!救火呀!”
“快报警,我去救他们”……
2月3日,方城县人民剧院座无虚席,在此举行的电影《英雄王锋》首映式上,潘品看到丈夫救人事迹被搬上荧屏而落泪,台下不少观众也边观看边拭泪。
这部影片再现了王锋火海救人的感人场景和社会各界对王锋的爱心援助等感人故事,将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并将启动全国百万人次院线点映活动,电影光盘也将同步全国发行。
参加该县三级干部会议的800名与会人员观看了《英雄王锋》。该电影导演李存表示,这是一部纯粹的本土影片,英雄是本土的英雄,演员是本土的演员,“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为弘扬英雄精神助一把力”。
“长大后,我也要成为王锋叔叔那样乐于助人的好人。”扮演王锋儿子的小演员说。王锋的扮演者谷亮,更是在与英雄家人的接触中,感受到这位平民英雄身上满满的正能量,“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
著名作家二月河,作为《英雄王锋》的总顾问,对这部电影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期许,“这部电影对于宣传王锋的英雄事迹,张扬河南人的雄心大志,提倡河南人的担当精神,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王锋虽然离开了,但一家人的生活还在继续。
[缅怀]
人们的赞扬声中英雄王锋依旧生动而鲜活
时光飞逝。
去年5月18日,王锋用拼命的呼救和烈火中的奔跑救出同楼20多人时,老家田里待收的小麦,正一地金黄。
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如今朴实厚道舍己救人的王锋,却再也无法看到这片土地上的四季轮回。
而在我们身边,英雄王锋依旧在。他,在电影《英雄王锋》里,在长篇报告文学《烈火英雄》里,还在人们怀念英雄的诗歌里,在遍天下网友的赞叹里,在每一位敬仰英雄者的敬仰里,更在受英雄精神感召的社会大众的心里……
“十月,几乎所有的生灵,都会用枫红穗黄展现成熟的辉煌。三十七岁的王锋,用血色的足印刻下了独特的墓志铭。”全国知名雷锋文化研究人翟元斌,在去年10月1日作诗一首《与王锋告别在西去的路口》,沉痛悼念“雷锋式好青年”王锋。诗中写道:“你就是你,一粒中原土地的沙砾,喧嚣重回静寂,你默默堆砌着一个族群的图腾”,“向东,向西,你选择太阳落下后的再一次升起”。
“平凡中的伟大!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时代最强音,英雄!正义的化身!”网络上,王锋英雄事迹热转背后,满眼都是“向英雄致敬”的话语。
社会各界对英雄王锋的赞扬,也抚慰着王锋家人的心。“你丈夫是个大英雄,我们都很敬佩他!”2016年11月,潘品代丈夫王锋领“第三届全国119消防奖”时,在北京回来的火车上,被一位年轻妈妈一眼认出,主动上前,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对一家人的问候。
姚雪,是那次大火中被王锋救出来的一位托班老师。春节前,远在山东的她通过视频,向潘品母子三人拜年。她把对英雄王锋的敬意,融入对这家人的牵挂,融入平日里的乐于助人。
王海东,把王锋视为“救命恩人”,那天凌晨着火后,当时租住在三楼的他就是被敲门声和呼叫声惊醒,跳到隔壁一家的二楼凉台上逃生。他心里记得王锋的好,也激励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心怀大爱。
[赞颂]
“文明大爱”薪火相传中原大地从来不缺英雄
王锋三入火海救人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后,他被赞为新时代的雷锋,新时期青年的楷模,让中华民族的英雄情结绵延不绝,英雄精神薪火相传。
“他人有难,普通人王锋舍己相救,是真英雄!”王锋去世后,《人民日报》的社评曾如此赞誉王锋:我们致敬像王锋这样的英雄,我们见贤思齐,挺起民族与国家的脊梁。
英雄王锋的成长,离不开这片“文明大爱”的中原大地的滋养。如今,在南阳市区的道路、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礼仪公益广告、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还有“好人墙”上的各类先进典型。无形之中,使得爱国守法、文明礼貌、诚信友善的社会风尚越来越浓。南阳当地已有3万多人加入市社区志愿者协会,为居民免费修理家电、义诊、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服务等。
在孕育人类文明的中原大地,也从来不缺乏英雄。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了2017年1月“中国好人榜”名单,经过网友推荐、评议共有105位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敬老爱亲的身边好人上榜。其中,有7位就是来自咱河南的好人。
他们中有身患癌症却乐观坚强的王晓荣,她成立志愿服务队先后救助500余人,提供帮扶资金200余万元;有心灵手巧的九旬“鞋垫奶奶”蒋宗梅,16年做3万多双鞋垫送乡邻路人;有“新时代的雷锋”门金梅,30年累计帮扶398户719人;有“不顾安危”三次跳进湍急的河里,连救三名落水青年的80后村民张乐卡;有“挺身而出”采取急救措施,挽回休克老太太生命的好民警梁百磊……
他们都有一个名字:河南好人,他们的骨子里都蕴藏着热情、勇敢、朴实的“善良基因”。
“王锋是新时期河南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是新时代的雷锋,让中华民族的英雄情结绵延不绝,英雄精神在中原大地薪火相传。”郑州大学教授、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明锁表示,王锋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心系他人安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敢于拼搏、勇闯火海的顽强意志和舍身为民、不计得失的大爱情怀,也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凝聚精神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承和践行英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手记
他的离开让人悲痛更让人坚强
大年初七,恰逢立春。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头,65岁的周文焕坐在老屋前,再次念起儿子,“我想娃儿,整晚整晚地想。”在王锋烧伤后,老人摸一摸亲生骨肉的心愿,成为永远的遗憾。
王锋走后,老父亲在接儿子的骨灰返回家乡当天,心痛至极,发病离世。这个春节,王锋家的空气中有感伤,但更多的是声声问候带来的温暖。
采访中,潘品说到了自己做的两个梦——
一个梦,是她年前车祸受伤后,躺在医院病床上做的。
潘品梦见她和婆婆在村头散步时,被疾驰而来的摩托车撞飞受伤,丈夫心疼地把她抱回家,问她疼不疼?想吃啥?还喂她喝鱼汤,“那天,我就想闭着眼睡,想继续梦到他。”潘品说,她留恋梦里的甜蜜。
另一个梦,是她在南阳出租屋里做的。
当时,想到丈夫离去,自己又意外受重伤,潘品有些消极感伤。哭着睡着后,梦见王锋坐在床头安慰她、给她鼓劲儿,“你辛苦了,怪我没照顾好你,让你吃了很多苦。”“家里的担子,我知道你能担起来,做得很好。”这个梦,让她重新振作起来,并特意把微信名改成了“希望”。
每当遇到难事儿时,潘品总能梦到丈夫,让她觉得王锋还在,时时刻刻在为一家人加油。
熟悉的房间里,孩子自然地凑近王锋的遗像端详,乖巧地帮妈妈铺上大红的床单,晚上,懂事的女儿学会了帮妈妈热敷受伤的腿,述说着长大后的理想。
立春那天中午,王锋的弟弟王磊和一大家人吃过团圆饭后,也将带着提前备足的药,启程去江苏打工,“我哥走了,我要撑着这个家。”
时光飞逝,日子仍将继续。
正如潘品所说,王锋的离开让一家人悲痛,也让一大家更坚强、更团结。大家对英雄王锋的肯定和赞扬,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帮潘品驱散悲痛,成为她温暖的精神支柱。
英雄在,温暖在,希望就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