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港区信息网

标题: 郑州这帮人每日在铁轨上工作 被称别样B超医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辉    时间: 2017-5-20 02:05
标题: 郑州这帮人每日在铁轨上工作 被称别样B超医生
  炎热烈日下,纵横交错轨道上,有这样一群忙碌的人们,他们推着仪器在钢轨上作业,仿佛在书写着“传奇”,而身后不远处则是不断驶来的货车。
  行走、检查、标记、修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做同一件事,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白雪皑皑,都在默默坚守,他们是在用生命“歌唱”。他们就是一群为钢轨作B超可爱的探伤工。

  探伤工,人称钢轨“B超医生”,也是经常活跃在铁路一线的基层工种。利用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和手工检查锤,检查钢轨内部是否有伤损和异常情况,以消除钢轨病害及断裂隐患,确保行车的安全。

  钢轨探伤,是一件苦差事,时刻都要思想高度集中,坚持一线作业,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生活中很难了解到他们这个行业。昨天,大河报记者冒着36℃高温走近他们,跟随这群可爱的探伤工,探访和聆听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

  现场:冒高温探伤作业
  今天上午8点,40余名探伤工们穿上橘黄色工作服,他们点完名后,分别乘坐两辆大巴车,车厢里放着探伤仪器还有用的工具就出发了。由于工作地点不同,大巴车要陆续的放下探伤人员作业。

       记者跟随其中一组探伤工作业,约半小时到达目的地,郑州北站下行到达场。烈日直射下的郑州北站,无风闷热,现场作业一共有14条到达轨道,编组场38股,由于钢轨密集,轨道上的温度比正常温度多出很多,热浪袭来,晃的人眼睛都睁不开。

  探伤工们把探伤仪器从车上抬下后,徐鹏和他的工友们戴上草帽,开始了一天的探伤作业。

  徐鹏推着探伤仪器,脚下踩着枕木和碎石,缓慢前行。另一名工友站在一侧辅助他作业,遇有钢轨岔道时就会上前帮忙,两人抬起探伤仪,挪到其它钢轨上面继续作业。碰到钢轨有问题时,徐鹏就会侧耳倾听,拿出随身携带的锤子,对准钢轨面再猛烈的敲打几下,及时作出判断,让工友用白色油漆在钢轨侧面画上标记,待其他作业的同事过来修复。

  工作间隙,探伤工们也会吸上几口烟。大河报记者注意到,旁边站有防护工作的工人,左手攥着红黄旗,右手拿着对讲机,遇有来往的火车经过时,就会用喇叭或对讲机提前通知,这时,探伤工们会迅速搬起仪器向安全地带转移。等车辆通过后,他们再返回作业。一趟下来,他们虽然头上戴着遮阳草帽,但身上的工作服时常会汗流浃背。

  探伤作业一般每个班组两台仪器,每台仪器2个人作业,加上防护人员等约四五个人。在作业时,徐鹏随身携带的对讲机里经常会传出,邀请他到现场判断钢轨损伤的情况。

  “探伤工作不能出丝毫的差错。”探伤工们坦言,那样的话会造成钢轨折断,后果将不堪设想。要求探伤工必须认真作业,时刻保持警惕,达到100%钢轨完好。
  奉献:有任务就向前冲

  据了解,徐鹏今年41岁,是一名高级探伤技师。大河报记者见到他时,刚从新乡铁路局出差回来,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他很腼腆,不爱说话,1米75的个头儿,长着络腮胡。“还是采访别人吧。”言语间透露着谦虚。

  “砸洋镐、换轨、涂油……”在基层一线一干就是7年,那时,每当徐鹏看到有探伤工从身边经过时,总会多看上几眼,投去羡慕的目光。梦想终究变成现实。2001年,段里公开招聘,徐鹏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了一名探伤工。

  “一有时间就练。”大多数探伤工都是这样,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还经常加班到很晚。那时大家就像着了魔了一样,每天抽出大量时间,紧盯屏幕“找感觉”,看仪器听声音练“顺风耳”,辨别钢轨的有无损伤,除了跟着师傅到现场作业外,还虚心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徐鹏首次参加原郑州铁路分局探伤技术比武,他获得实作第一名。2007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探伤工技师资格。

  “苦累并存,有任务就要向前冲。”正在现场作业的探伤工坦言,春天和秋天还好说,如果是碰到夏天和冬天就会很吃苦。夏天天气炎热,经常是衣服浑身湿透。4年时间,仅洗衣机就先后用坏了3台。夏天热了可以洗澡,可是冬天,对大家更是一种考验。冬天天气冷,温度低,探伤作业容易出汗,几个小时作业后,汗会贴到身上,有时冻的不行。
  逢到较远的地方探伤作业,就会带干粮出去,中午凑合着吃点,能够填饱肚子就行。有时加班太多吃不下饭,加上饭不按时吃,大家的胃基本上都不好。此外,尤其是焊接探伤,经常是蹲在地上,一蹲就是约20分钟,完毕后再走向下一个探伤地,为此大家都落下了探伤职业病,每个人脸都通红通红的。

  据桥工段多名探伤工人介绍,每个探伤仪器自重30公斤,加上水之后重达百余斤,每天至少要行走8公里。没有固定的任务量,啥时候干完啥时候回家,远的有时达五六十公里,有时作业时后人搭乘大巴也要很长时间。一年的工作量可以从北京到郑州,一个来回2000多公里。

  攀登:当好轨道“排雷兵”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编组站,具有“十里站场”之美誉。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聚集了各类钢轨病害的“疑难杂症”,如果不仔细检查,就不会发现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可见探伤工作难度极大。

  今年59岁的邢跃进,是一名老探伤工,已在探伤岗位干了42年,他说,是出于热爱着这个岗位,才不愿离开,一直坚守到现在,探伤工作也融入他深深的血液中。

  “所以说探伤工不仅是体力活,也是一个用脑的活儿,要脑勤腿快,两者缺一不可。”现场作业的4班班长候海峰告诉记者,钢轨正常情况下,用锤子敲击出的声音比较清脆,反之比较闷,经过刻苦的训练,有时一听就听出来了。他们班里初级工只有工作能力,没有判伤的资格,这时,碰到疑难杂症,他们都会让徐鹏过去向他咨询。
  如今,随着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成功下线运用考核,“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中国速度”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瞩目。高速运转的火车背后,铁路承担的安全压力与日徒增。郑州局扼陇海,跨京广,地处中原要道,作为这里的“钢轨检验师”,探伤工更是站在了抵御风险的最前线。

  徐鹏所在的检查监控车间,承担了全段529公里高铁线路,12141处焊缝的全部探测任务。每一处焊缝,都需要探伤工蹲下,手持探头细细检测。“焊接质量、列车长期碾压及天气等原因,都会对轨道安全产生影响。高铁速度快,发生事故,堪比空难。”徐鹏说,“检查更细致,判伤更严格,从这个层面上讲,责任胜于能力。”

  “我们就是要当好轨道的‘排雷兵’,为祖国的铁路运输安全保驾护航。”多名探伤工坦言。坚决执行标准化,对安全怀有绝对敬畏心,是他们心中精准的一把尺。自管内第一条高铁线路运营以来,车间做到了无漏检、无漏探、无责任性断轨,确保了高铁运行的绝对安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郑徐高铁联调联试,这群可爱的探伤工们即将随班组职工又奔赴了砀山南站。252公里线路的3430个焊缝,等着他们去逐一排查。如今,他们正以饱满热情坚守在探伤一线,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欢迎光临 郑州港区信息网 (https://bbs.zzgang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