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港区信息网

标题: 河南大山深处藏小镇 被赞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辉    时间: 2016-10-25 01:56
标题: 河南大山深处藏小镇 被赞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10月13日,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公布,涉及32省份共127个镇。其中,河南有4个镇入选:焦作市温县赵堡镇、许昌市禹州市神垕镇、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
(, 下载次数: 1)
  本期《地理河南》首先关注的是神垕镇。10月20日,在一场烟雨里,记者走进了四面环山的神垕镇,在这个特色小镇里感受到一种惯看秋月春风般的安然。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陈思/文 李新华/图

  笼盔墙讲述着古镇悠远的故事

  神垕镇被东西走向的乾鸣山分割成两个盆地,耕地少且水利较差。但是神垕人却凭着慧心,将白泥化作彩瓷,神垕镇不仅是小镇,更是小城,更是中华文化中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雨水一滴滴落在雨伞上,青苔一行行爬上木门和砖墙。雨中漫步在神垕镇的街头巷尾,逡巡于一间间装饰典雅的小店,心底会油然生出一种猜测:从未到过神垕的人,倘若突然出现在此地,也能发现这个古镇与瓷器息息相关。 这里的瓷器店比饭馆、超市加起来还要多,几乎是一步一家钧瓷店。而许多大小商店门口随意排放的花盆、水缸,多是由坏掉的瓷器改成。大院落前的两尊石狮子也索性用大瓷瓶代替。沿街蔓延的钧瓷器,默默注视着雨中的老街,不禁让人生出一种岁月静好的观感。 由于古镇依山沿河而建,致使神垕镇“十步路不平、十步街不直”。外地人来此,往往会失去方向感。最早沿河而建的老街在低处,新城往山上漫去,所以神垕人打招呼有时会来一句:“吃饭了没,上去还是下去?” 被山林环绕的古镇,如同一个天然氧吧,四处溢满草木香气。 如果你比较细心,在神垕安静的小巷,你一定会遇见这些浸满岁月感的笼盔。它们无处不在,它们在老墙里做砖、在小院里做花池、在院墙上做花盆、在屋檐下做鱼缸…… 笼盔是神垕人对它的称呼,实际就是烧造陶瓷时使用的匣钵。笼盔可以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造成破坏。当笼盔损坏或者废弃时,当地人就将它变废为宝,垒进墙里或者改为他用。时间一长,笼盔越积越多,随处可见。古朴的笼盔守护着钧瓷也守护着神垕人,如同神垕历史的见证人,在古镇里讲着岁月悠长的故事。

  纵有家产万贯 不如钧瓷一片

  郗德营在神垕镇经营着一家钧瓷小店,雨天人少,他就坐在自己的小店里,眯着眼对着一个钧瓷瓶发呆。流动的枣红如同飞瀑,泛出的青点如同星辰,隐现的暗色如同远山……交汇流动的色彩间,他仿佛望见了一个缤纷的世界,望见了写意的山水与他早年告别慈母奔向学堂时,路旁的一声声蝉鸣。

  说是经营,郗德营更像是钧瓷文化的讲解员。他说:“钧瓷之美,美在窑变。谁都无法预知出窑时,瓷器到底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钧瓷入窑时是一体素净的,但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钧瓷会发生窑变,呈现出各式的绚丽色彩,有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感。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是天定的。” 这就是所谓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每一件出窑的钧瓷釉色都是世间唯一的。 郗德营有一件钧瓷盘几乎从不示人,倒是给这个钧瓷盘拍了一张照片,逢人就拿出来显摆:“你看看我这个宝贝上的图案像啥?”其实不用仔细辨认就能看出,盘子上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脑袋和一条扭身游荡的金鱼,惟妙惟肖。 其实,郗德营如果把这盘子卖了完全可以在大城市置换一套房产,不过以前就有人来问过好几遍了,郗德营就是不卖。还真应了神垕镇流传的那句话: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钧瓷是大自然的馈赠

  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神垕人,虽然没有广袤的耕地与便利的水利,但是他们却将目光放到大多数人不曾留意的地方,将双手扎进深山与厚土。孔雀岩、豆腐石、玛瑙石等各种矿石与浸满了四季变化的五色瓷土,经过神垕人团团揉捏、细致制模、耐心打磨,变成一件件蕴涵天地变化的精美瓷器。就像神垕古镇管委会纪工委书记王洋所言:“神垕自古就不靠耕地,钧瓷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神垕人慧心的体现。”

  神垕全镇辖12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共有73000人,镇区常住人口57000人。据王洋说,全镇大部分人口都从事着与钧瓷有关的工作。 在神垕镇一家瓷厂做销售的王星雅也是土生土长的神垕人,她的父亲就是瓷厂的烧炉师傅。她说,小时候神垕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烧瓷。半夜窑内传来噼啪的开片声,就像这个小镇令人安心的呓语。 神垕钧瓷突围的六字诀:传承、创新、提升

  中国有许多古老的技艺,要么渐渐消隐在历史的长河里,要么在俗世的倾轧里面目全非。神垕镇是怎么应对这一难题的呢?王洋说,是将“传承、创新、提升”并重。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钧瓷以典型的“窑变”艺术,造就了“玉润星辉、沉稳雄浑”的时代风格,但是这一时期个体民窑甚少,故以国营瓷厂、钧瓷一厂、钧瓷二厂三家试制生产。产量有限、合格率低。1994年后,也就是王星雅出生的那个年代,以液化气梭式窑烧制,成为当代钧瓷的主流。 它将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钧瓷的生产工艺相结合,大胆改进燃料、釉方等工艺,使得造就的钧瓷既具有传统钧瓷的沉稳凝重、含蓄隐约,又清新亮丽、意境丰富,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 神垕镇还规划建设了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入驻了48家企业。神垕现在光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就有134人。 而在当地人眼里,另一个能代表钧瓷精神内核的,就是窑厂旁的碎瓷池。由于工艺难度较大,成型条件苛刻,钧瓷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为保证钧瓷的品质与形象,瓷厂师傅会抡锤将有瑕疵的瓷器毫不留情地毁掉。一窑能出的瓶子也就百十件,九成都要砸毁。神垕镇一家瓷器店的老板温敏说,听说海尔砸过冰箱,有我们砸瓷器狠吗? 瓷器不仅是神垕的支柱产业、文化名片,更是扎在神垕人心里的文化之根。

  用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带动文化游

  神垕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钧瓷生产地。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形成了千年古镇和历史悠久的钧瓷文化。但是只靠钧瓷生产,产业结构未免显得单薄,于是结合神垕实际,禹州市提出,“以钧瓷文化为品牌,以神垕古镇为载体,以钧瓷产业为集群,以旅游开发为带动,努力把神垕打造成为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知名的旅游景区”。

  神垕镇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累计投入1.28亿元,用于道路改造、管网铺设、增加照明、新建公厕和游园以及休闲广场,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累计投入2.3亿元,建成了供水厂、污水处理厂、110千伏电站和中心学校、幼儿园等。 除了公共设施,如何修缮神垕老街同时还能保持原汁原味,同样是摆在神垕镇政府面前的难题。王洋说,神垕镇政府把特色小镇建设与5A级景区创建结合起来,注册成立了河南神垕古镇发展有限公司,对神垕古镇进行保护开发,市场化运作。记者在老街上看到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正挨家挨户走访,在笔记本上涂涂画画。询问得知是文物保护机构的人,正统计房屋损毁部位。 神垕建立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和五个专业市场,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2015年解决就业人口将近3万人;钧瓷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也让旅游纪念品、包装业、快递业都得到了良好发展。 将文化产业与旅游相结合,不仅是加法,更是乘法。

  一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

  有个作家说:“这座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钧瓷是根,沉默的老街是魂。”

  “一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商贾遍地走,日进斗金钱”,这是家住老街的78岁老人刘梦打小就耳熟能详的一首民谣,描述的就是神垕古镇老街古时的盛景。 进入老街,先要经过一座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驺虞桥。桥后就是老街,也是神垕古镇的保护区。古镇原是河两岸的五个村庄,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居住,从事农耕冶陶。自唐宋以来,随着神垕陶瓷业的发展,这五个古老村庄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神垕镇。 踩着青石板路,看着斑驳的砖墙,越发让人感受到老街的厚重与温润。 刘梦自小就生活在老街中心,而与他家对门的伯灵翁庙,是他儿时最喜欢的去处之一,当地人称为“窑神庙”或“大庙”,始建于唐代,历朝历代又多次重修,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重修为元延祐七年。伯灵翁庙雕梁画栋,有着一种精致的美感。 刘梦小时候常跑到庙里玩耍。他清楚地记得阳光透过木格窗户洒在地上、大殿前香火袅袅升起的情景。 庙的院子里有两个紧挨的戏台。神垕民谣里“二楼唱对台”说的就是这里。据说是不同的窑家互不服气、互相比拼技艺的舞台,意在告诉人们,我家不但瓷器好,而且戏也唱得好,俗称对台戏。

  古树生灵泉,涓涓不断流

  今年74岁的朱怀卿写得一手好字。他没事就喜欢到伯灵翁庙里踱步。他说,现在年纪大了,不方便上山。年轻时,他更喜欢去凤翅山上的灵泉寺玩。

  灵泉寺院雄伟,但是朱怀卿念念不忘的却是灵泉寺有一株银杏树,神垕人喜欢叫它白果树。这棵银杏树已经过千年的风雨,树干四人才能环抱,古树参天,枝繁叶茂。盛夏时节,神垕人常去树下避暑打牌,游人商贩云集。 据当地老人说,古树有灵性,树根扎进了寺中的一汪清泉。尝一口,泉水清冽爽口。无论神垕多旱,泉水一刻未曾断流过。泉水不仅好喝,据说还能强身健体包治百病。即便是现在,依然会有神垕的老人专门去山上接水来吃。 钧瓷给神垕人以雅致、老街赋神垕人以温润、灵泉润神垕人以清明。在神垕,蘸水写字的老人在青石板上一笔笔写着古诗,慈眉善目的奶奶在门前一针针绣着鞋垫,穿唐装的师傅与友人交谈着窑烧的趣事,老人骑车摔倒街坊赶紧过去扶起……中国人特有的善良与儒雅在这座山中古镇清晰彰显。






欢迎光临 郑州港区信息网 (https://bbs.zzgangq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