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女用妈妈手机给主播打赏25万 直播待规范
近日,一则“13岁少女用妈妈的手机给主播打赏25万元”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网络直播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关注的焦点。2016年,网络直播风生水起,天价打赏、涉及色情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才能实现网络直播的健康发展呢?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迷恋主播
图新鲜,送礼物,粉丝为打赏不惜重金
近日,一则“13岁少女用妈妈的手机给主播打赏25万元”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消息说,上海女孩小苏以学习为由,用妈妈的手机偷偷给男主播打赏,两个月花了25万元。从聊天记录来看,该主播经常让小苏“补刀”自己的新歌,即要求给自己打赏,甚至一次开口要两万元。此前,更有媒体爆出,天津一酒店的出纳员高某向警方自首称,她伙同会计李某先后挪用了酒店准备用来装修的360多万元,用于给某直播平台上一个男主播“刷礼物”。
2016年,网络直播进入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出现“全民直播”的现象。2月14日,在记者进行的随机调查中,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表示知道网络直播,只是看的次数多少不一,对主播的选择标准也不尽相同,“一个主播一个风格,你只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个类型的主播”;有近七成人表示看直播是为了“图新鲜”,“刷礼物”是为了捧场,“喜欢的主播才有可能火起来”。
眼下网络直播越来越火,很多粉丝会通过给主播送礼物、打赏的方式,来表达对主播的喜爱。据了解,在一些直播平台上,有些主播能吸引几十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粉丝则不停地给主播送虚拟礼物。被调查者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一次直播中发现,一名粉丝连续为主播送出1300多艘“火箭”(礼物),而在该直播平台上购买一艘“火箭”需要人民币500元。这名粉丝如果是真实赠送的话,那么看一次直播就花了65万元。
是什么让像高某一样的粉丝不惜重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主播进行天价打赏呢?据高某交代,刚开始接触网络直播的时候,她就是看看,并没有想过要花钱。可是直播间里不停“刷礼物”的氛围让她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攀比的心理。起初,高某只会送便宜的礼物,给主播留言也收不到回复,主播的忽视让高某感到郁闷。如果想拿到主播的联系方式,跟主播一对一说话,就需要提升账号等级以获得相应特权,而充值越多、花钱越多,等级也就越高。
经常对花椒、映客等直播平台进行研究的技术宅男王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直播平台打赏没有什么限制,你情我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王先生解释说,粉丝打赏是直播平台收益的主要来源,也是成本最小的收益方式,平台提供的打赏礼物都是虚拟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发展快速
门槛低,来钱快,满足部分人的虚荣心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网络上先后出现过200多家直播平台,虽然在激烈的厮杀中所剩无几,但活跃的还有数十家,其中比较火的包括斗鱼、花椒、映客等。那么网络直播又是如何快速攻城略地,成长起来的呢?
眼看着网络直播火了,今年26岁的小刘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自己作了一次直播。“只是因为好奇。只要愿意,你可以在各个直播平台看直播,也可以自己做主播。”门槛低,也成了网络直播迅速成长起来的原因。据统计,仅上海市实名认证的主播就有近45万名。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
同时,来钱快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网络直播的快速发展。来自沈阳的小鹿直播一年下来已经收到粉丝送出的价值100多万元的礼物,感觉挣钱要比上班轻松得多。毫无疑问,经济收益是全民直播现象的重要推手。网友“博子”是名拥有近6万名粉丝的网络主播,尝到网络直播的甜头后,他便成立了一家招募、筛选、培训和推广网络主播的经纪公司。“博子”说:“我公司旗下目前有10到20名主播,以女性居多。主播首先要有‘网红脸’,后期加上软件的美化和滤镜,蹿红就指日可待。”“博子”介绍,经过公司培训包装后,通过置顶、刷热门等运作,推出的主播很快就能蹿红。据了解,直播平台扣除一部分钱之后,剩下的钱会打给主播背后的团队,而主播最终的收入分成也要由经纪公司来确定,一般为30%左右。
另外,网络直播的兴起与满足人的虚荣心密不可分。正如高某所言,粉丝只要持续给主播送礼物,个人账号达到一定级别后,除了主播会和自己互动之外,直播平台还会有专人维系用户,每当该用户进入直播间就会为其播放订制的出场音乐和动画,从而满足该用户的虚荣心。一名昵称为“康康”的网友表示,自己刚刚看直播一个月,已经花了12万元给漂亮女主播送礼物。康康说:“明明知道主播是为了赚钱,但我心里就是愿意,因为她满足了我的虚荣心,我不愿意从梦境中醒来。”
加强监管
发文件,搞整治,相关部门频出重拳
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主播、直播平台和经纪公司三方合力,在满足粉丝虚荣心的同时,从普通网民身上套利。当前,各个网络直播平台上的直播五花八门。为了迎合某些粉丝,有的直播平台上仍存在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网络直播也成了为数不多的被文化部、广电总局、网信办三大部门同时监管的文化产业。为净化网络环境,相关部门下发文件,开展专项活动,频出重拳,为网络直播套上紧箍咒。
2016年4月,文化部下发第25批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名单,“网络主播黑名单”制度进入公众视野。2016年7月,文化部出台《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斗鱼等26个网络直播平台被查,16881名违规网络主播被处理。
2016年9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直播平台必须持有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业务。
2016年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实行“主播实名制登记”“黑名单制度”等强力措施,同时明确提出了“双资质”的要求。同年12月1日,《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后,不少直播平台的违规账号被封。
2016年12月12日,文化部印发《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规定网络直播平台要有许可证,网络主播也要进行身份证实名注册。
同时,2016年7月份起,公安部部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专项整治活动,对群众举报、网络曝光或网民反映问题集中的,涉嫌存在色情表演、聚众赌博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企业自身管理秩序混乱、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落实的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整治。
另外,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还与网络直播平台建立了协同处置违法信息工作机制,对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散布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教唆犯罪等违法信息,或组织色情表演、聚众赌博、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坚决依法打击,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规范发展
重自律,守法律,净化网络直播空间
针对当前网络直播发展的现状,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吴亦明表示,目前网络直播的问题在于,如果只注重观看数量和网红的打赏额度,而缺乏进一步提升其内容质量、服务方式与深耕平台,直播经济最终只能沦为泡沫经济。
据了解,网络直播平台刷单、数据掺水,满满都是套路。对于粉丝而言,造假行为涉嫌构成商业欺诈;对于同行业竞争者来说,造假则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
遏制网络直播乱象更需行业自律。诚如文化部文件所规定的,网络直播平台要有许可证,网络主播也要进行身份证实名注册,用实名制倒逼加强自我约束,形成行业自律。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说:“政策能否发挥实效,关键要看落实。”他进一步表示,直播不能“向钱而生”,要遵循社会公德,传播积极、健康、主流的内容。直播经济发展极快,相关部门应根据最新情况制定政策实施细则,加强引导和规范,让直播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公安机关已通过监督指导网络直播平台加强安全管理,履行法定责任义务,严格落实违法信息防范处置以及网上案件线索发现报告等措施,推进网络主播和管理员实名制、普通用户手机注册登记制等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有专家建议,网络直播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合力,建立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将违法直播平台及个人纳入信用记录并在各部门间共享,有效查处违法行为。
河南良善律师事务所律师马二龙表示,守法应该成为网络直播的底线。他解释说,根据我国《刑法》和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规定,如果网络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确有以牟利为目的而存在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实施了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且达到一定的数量,网络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就可能涉嫌犯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马二龙表示,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空间应该获得保护,包括直播平台在内的各利益方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另外,相关的立法和监管要及时到位,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上网建起一道防火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