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穿越半个郑州买元宵 不少“老郑州”爱这口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欢快的童谣让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带上了童年的味道。可是,一些“老郑州”却偏偏爱元宵不爱汤圆,甚至为了吃上正宗的手工元宵,不惜穿越大半个郑州,寻找味觉的记忆。
“吃了30多年了
俺家都好这一口”
70岁的赵大爷是个“老郑州”,他以前在二里岗居住,后来随着女儿住到了西四环附近的万科城。眼看着正月十五要来了,女儿一家嚷嚷着超市里的汤圆油腻吃不惯,想吃元宵,直说得赵大爷也馋得慌。
2月9日一大早,赵大爷先乘坐B12,再换乘60路,花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北顺城街的清真赵记糕点店。玫瑰五仁、黑芝麻、山楂三种馅料的元宵,赵大爷各要了半斤。虽然从万科城到赵记糕点店,赵大爷几乎穿越了半个郑州市,但却一点也不嫌远,反而高兴得眉开眼笑。“吃了30多年了,俺家里人都好这一口。”
“老郑州”排队买元宵
在北顺城街上,有赵记、丹记等卖元宵的店铺或摊点。其中赵记糕点有三十多年历史,顾客多是居住在附近的老居民。店长林师傅说,这两年顾客有了新变化,许多人从南三环、西四环、东区等特意来购买。
距离赵记不远的丹记在这附近也比较出名。2月9日早上7点多,店主王女士就出摊了,手推车上四种馅料的手工元宵按照口味分类摆放,不少“老郑州”排队购买。
超市和菜市场难见元宵
河南商报记者走访了北三环索凌路口附近的超市和菜市场,发现菜市场、丹尼斯超市里都不卖元宵,最终,在永辉超市里发现了一处卖元宵的摊位:散称,30个元宵22元。一位促销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她从农历正月初三就开始来这里促销,但顾客并不多。
河南商报记者又走访了多个菜市场,发现售卖元宵的摊位并不多,在五龙口菜市场里,仅一家卖元宵的摊位。摊主称,她年前就开始来此售卖元宵,顾客不多,一天卖两筐就不错了。
说起元宵摊点日渐难见的原因,该摊主说,做元宵要提前一天做好馅料,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磨米,然后再经过三道滚面的工序,才能做出成品元宵,“苦、累、熬人,年轻人都不愿从事这一行,卖元宵的几乎都是家族传承。”
汤圆和元宵你能分清吗
“闹元宵、闹元宵,吃汤圆还是吃元宵?”这个问题可是难倒了不少市民。
“元宵、汤圆完全是两回事。”一位元宵摊主解释道,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工艺上,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北方的元宵是“滚”出来的,南方的汤圆则是“包”出来的。
原来,元宵的馅料要提前做成大小统一的四方块,再用均匀细腻的粉面包裹着蘸水的馅料在箩筐上来回滚三回,“三次蘸水、三次翻滚,才能成型。”而做汤圆如同包饺子,只需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等“醒面”数小时后,掐取一小团挤压成圆片形状,然后把准备好的馅料放入,揉成乒乓球大的圆球即可。
为啥越来越多的人分不清元宵和汤圆?该摊主说,街道上卖元宵、超市里卖汤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汤圆容易购买,方便储存;再者元宵和汤圆的口味也相似度较大,慢慢地人们就把二者混为一谈了。
页:
[1]